中英日文,動漫研習後園

Thursday, September 28, 2006

D D D JtheE

「因為只有弱者可以理解弱者的想法。然而—扮演理解角色的弱者終究是弱者,根本沒有幫助別人的餘裕。因為我跟雪緒都同樣是弱者,所以儘管可以理解對方的痛苦,卻無法向對方伸出援手。」

石杖所在,從左臂被他的妹妹咬斷入院後,得到了「存在在意識中的惡魔」和白天的記憶會被洗去的後遺症,在白天,他替一名四肢都要載義肢的少年「工作」,只是負責裝卸義肢,一個月就可以賺到20萬日元!他發覺沒有左手的生活是非常不便,便去尋找合適的義肢,可是沒有一隻適合他的,因為左手的意識被惡魔寄生了,即使肉體不在,他仍能「控制」左手。只有四肢都要載義肢的少年載著的義肢才適合他。
四肢都要載義肢的少年想要他的惡魔,他想要他的義肢。
除了裝卸義肢的工作外,還有被委派的「除魔」工作,向四肢都要載義肢的少年借他的義肢,把那些被惡魔附身的人的受影響部份拿出來,再叫自己的惡魔附在義肢上,黑色的義肢變成了一隻黑犬,將惡魔「吃掉」。
「除魔」的工作都是在白天進行,所以到了晚上會忘掉。他記錄了白天發生過的事,但是都把寫下來的撕掉,也許就是這樣才能阻止惡魔侵蝕器官。
在書中,他「救」了妹妹,救」了自己的鄰居,救」了在同一學校的學生,可是他本質上和他們毫無分別,只是無法被救贖的弱者。

文章開首是引自書末其中兩句。雖然書中所在真的「救」了雪緒,但那只是肉體上的,而不是靈魂上的救贖,所以在書末用這兩句留下自己的感慨......

Monday, September 25, 2006

女王的教室

有生以來最有教育意義的電視劇!劇情緊湊,節奏輕快!這是一個不斷把社會的殘酷灌輸給學生的魔鬼教師和一班普通的小六學生互相對抗的故事,劇中不斷批判現實社會的弊病:讀書只是為了將來要找一份好工作,進好的大學或公司;教書只是為了糊口,不要激怒老師和校長,管好學生,使他們少生事,成績好就行了,其他的不用去想。家長認為子女成績好就高興,子女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就向校長大吵大鬧一番。這些弊病全都是因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早在很久之前變質了,教育本應是以「全人」為出發點,但逐漸變成為了眼前的利益為重,人的心靈便慢慢地腐朽了。
劇中的天童老師和惠理花的母親都代表了那份仍然殘留的孩子氣:只想和學生打成一片,並不真正了解學生,遇到不如意的事便肆意逃避,不肯面對問題;帶著整群家長理直氣壯地向校長投訴,卻只是被人說中了心底話便像隻小狗般一樣溫馴。
教育不當會做就這些人。教育不只是唸書考試,而是使人的心靈從幼嫩趨向成熟。
魔鬼教師把那些絕望的觀念灌輸給他們是希望他們能夠抵抗不公平的事,而不是忍氣吞聲,什麼也不做,還要有批判思考,判斷什麼才是真正正確的,應做的事,在現實中的話他們畢業後應該會比一般成人還要成熟得多呢。

Friday, September 22, 2006

涼宮春日小說

動畫版的確是很好看沒錯,但原著小說卻完全是另一回事,劇情異常薄弱,也完全沒有張力,一點吸引人看下去的氣氛也沒有,討論區裡有人說很想雪山症後群動畫化,看後卻只是滑雪途中進入了反派外星人設下的空間,長門費了好大的勁,做了一個謎題給大家去解之後便昏倒在地,解了謎題便點到正常空間......房間裡的古怪現象非常老套,什麼時差,房裡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活像哈利波特的萬應室......那道謎題還包含了曾在學校學過的東西(IVE 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令我追看的興致大減......
動畫多了一些惡搞,可是小說沒有,這也是乏味的原因之一,沒有劇情的話,只會淨下賣萌,賣酷和虛的吐糟。吐糟不是不好,但是只有吐糟的話便只會變得更加糟糕,只是看這些的話,倒不如不要看算了。

小說還有兩本沒看,幸好是bt回來的,要不然就慘了。動畫好像會出第二輯,希望會繼續保持水準吧。

Thursday, September 21, 2006

夜訪吸血鬼

這個暑假看了很多書,其中一本是anna rice 的<夜訪吸血鬼> ,是一名吸血鬼向一名作為作者的男孩述說自己由變成吸血鬼的經過,以及變成了吸血鬼後找尋自我的過程。
劇情大約分為3部份,第一是他被名為黎斯特吸了血,再從黎斯特割開了的手腕吸回血,變成了吸血鬼,並從黎斯特身上學習吸血鬼的生活模式。
第二是他開始習慣了吸血鬼的生活後,對黎斯特的殺人吸血為食的行為感到不滿,不滿的不是行為本身,而是為那份報復的心態感到作嘔。他渴望離開,離開他的身邊,並希望找到吸血鬼的根源。有一次他因為獸性的衝動下差點兒吸乾了一個只有五歲的小女孩的血,事後感到驚惶並逃之夭夭,但黎斯特把她找了回來,割開自己的手腕,把自己的血給她喝然後說:「我們的女兒誕生了。」
她被名為黑勞蒂亞,在二人的寵愛下「長大」,因為被咬之後是不老不死的,所以她的樣貌維持在五歲的時候,但是心志卻不斷地成長,她變得喜歡破壞和不聽使喚。但她明白他的心情,她也想去法國巴黎--吸血鬼的發源地,但是得擺脫黎斯特,於是她在某一天在黎斯特抓回來的男孩的食物裡下毒,使黎斯特喝下有毒的血,黎斯特變成了乾巴巴的屍體,兩人把他埋了,坐船到法國去。
最後是二人遊歷一番後,受當地的吸血鬼邀請到某歌劇院欣賞吸血鬼們華麗的吸血過程,隨後便被邀請到吸血鬼們的"首領"處,但那首領說他不是什麼首領,只是一個格格不入的吸血鬼而已,並說那些吸血鬼已經被永恆的歲月逼瘋了,只懂得研究怎樣吸血才是最好,最華麗......
最後還叫他倆快點離開,要不然便離不開了。
在巴黎數天,黑勞蒂亞因被其他的吸血鬼歧視,了解到身為年幼的吸血鬼是多麼的脆弱和無力,並看得出他想和那個格格不入的吸血鬼呆在一起。用言語感動了一名女伴後,她便要求他把女伴變成吸血鬼,他在多次拒絕後屈服了,吸了她的血再割開自己的手腕......
可是好景不常,黎斯特再次出現了,並讓他看著她和她的女伴活活地燒死,只有火和日光才能結束吸血鬼的生命。他極度悲痛,心情平伏後就在半夜拿了火水淋遍了整個劇院,在黎明時份點火,他們受不住火,紛紛走了出劇院外,被太陽曬死了,他則在馬車裡的棺材裡。
入夜後,他便和那格格不入的吸血鬼環遊世界途經美國,便回去探望黎斯特,發現黎斯特已經崩潰了,浸淫在殺害了克勞蒂亞的悔恨當中......
男孩聽完了他的故事,也想做吸血鬼,哀求他吸他的血,好讓他感受那份超越男女關係的愛,他差點吸乾了他的血,便消失在黑暗中......男孩醒後把錄音帶回帶,聽到黎斯特的住所後便飛奔而出......

本書的重心放在吸血鬼的心理描寫上,覺得有很多地方很像blood+,但這本書比blood+還要早很多,應該是blood+取材於它的吧......要變成吸血鬼的話一定要差不多吸乾他的血,再割開吸血者的脈絡,讓被吸血者喝回血,就像blood+裡把小夜的血滴在人們的傷口上,之後發生的情況兩邊都是一樣:像有異物在人的身體裡猛烈地晃動一般,之後blood+裡是躺著就行了,書裡的是要放進棺材裡躺一夜才行,書中被新做的吸血鬼會和舊吸血鬼一般來說會有一種主僕的關係,書中男主角和克勞蒂亞的關係比較像是父女和情人的關係,就像blood+的騎士和女王的關係......

如果人類可以永生,那麼:你已經不是人類,你會被永恆的歲月折磨,變成空有軀殼的「人」
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思想,感覺很奇特,這使你安於為人,不會去想任何離開「人」的範疇的事,什麼飛行,超能力,甚至是上帝。「因為如果上帝並不存在,那麼生命--其中的每一秒鐘--就是我們僅有的一切。」這句說話完全推翻了上帝的存在,還推翻了「來世」的假想。為什麼過著眼前實實在在的生活,卻還要去追求遙不可及,似有還無的來世生活?

這是第一本描寫吸血鬼內心的書籍,之前的吸血鬼不是壞人就是怪物,全都沒有腦袋似的,這本書開創了吸血鬼書籍新的一面。